浙江传媒学院出了一个收废品的诗人

    “在我们的年代/还是用情书/来表白,窗外/当你走过/心里总是/安静不下来,爱/随着白色的连衣裙摇摆/马尾辫/真可爱……”读着这轻快明丽、富有诗意的句子,你绝对想不到它竟出自一个只有初中文凭、整日靠收购废品养家糊口的38岁男子之手。

    每天中午12点半左右,不出意外,你会在浙江传媒学院(以下简称“浙传”)荔枝园餐厅后面的泔水间旁边,看见一个头顶发黑草帽、脸戴白色口罩、身着深蓝色工作服的师傅,正在麻利地将一个个纸箱划开、折好,放在废品车上。他个子不高,身材显瘦,一脸质朴。如果你想听他自己介绍,他就会说:“我在学校后勤收废品,平时喜欢瞎写点诗。”

    他叫宋成宝,是浙传的后勤职工。

    灵感来源于日常的细微生活

    宋师傅沉默寡言,不善交际,但一聊到写诗经历,他的话匣子就打开了。据他自己统计,这五六年来,他已经断断续续地写了近百首诗,都保存在自己的电脑里。他谦虚地说自己的诗有些“四不像”,有点像歌词,又像打油诗,现在看以前写的作品,自己都觉得稚嫩。其实是他的诗都比较注重写实,很朴素,但读起来颇有一定的意蕴。

    宋师傅写诗是几年前开始的。由于文化程度比较低,当初,他只能写三五行,根本不能称为“诗”。后来又停了好些年。来浙传工作后,“重操旧业”,越写越想写,越写越像“诗”。

    问他为什么要写诗,宋师傅说,他刚来浙传工作时,妻子、小孩都在老家,比较孤独,下班后没人可以交流,感到很孤单。“孤单的时候就想写诗,通过写诗,可以排遣内心的苦闷。”他说,他写诗的灵感,就来源于日常的细微生活中,“生活处处都有诗”。走在上班的路上,一草、一木、青蛙、猫咪都可能变成他诗中的主人公;和同事一起工作聊天的时候,突然冒出来的一个词也可以触发他的灵感。读过的书、看过的影片,宋师傅都会用一首小诗记录心情。

    在他笔下,有踏实能干的同事《老杨》,有蝉声充斥、天气微凉的《这个夏天》,还有从同乡老人口中听到的悲壮的战争故事,感叹着《我们跑到哪里去》……

    最初的梦想是当主持人

    “写诗其实不是我最初的梦想,我曾经的梦想是当老乡窦文涛那样的访谈类节目主持人。”宋师傅说梦想的时候,一脸的认真。十几年前,他在看《锵锵三人行》时,对窦文涛很崇拜。为此,他几次参加主持人选秀类节目,如河南电视台在上海录制的《寻找新主播》、湖北广播电视台垄上频道推出的《农民工新主播》等,只是由于专业素养差了点,他都被淘汰了。

    宋师傅说他从小就喜欢读书,只是当时家里穷,读完初中就出去打工了,但他对知识的渴望从没停止过。

    三四年前,他第一次来到杭州,在西湖边待了一个星期,便喜欢上了这座城市。因为选秀的失败,他知道自己文凭低、知识少,专业素养较差,希望借到浙传工作的机会,能充充电。“浙传在广播电视界名声很大,出了不少知名的主持人,觉得离我的梦想很近。”于是他决定留在这里工作,并且把妻子和两个孩子也接到杭州一起生活。

    最初,他在后勤食堂里切肉,后来发现做废品工作更好,因为时常能够从同学们废弃的杂物中找到他喜欢的杂志、图书、课本,让他拥有了很多自己喜欢的书籍、报刊。像白岩松的《行走在爱与恨之间》《白说》。另外,他还喜欢看梁凤仪、刘墉的作品,对畅销书也比较了解。较之郭敬明的梦幻和奢华,他觉得韩寒的文字更合他的心意,“有些我想表达但表达不出来的东西,韩寒都替我说了。”宋师傅说。

    更重要的是,在浙传他能亲眼看到许多知名主持人,也能亲耳听到他们的演讲,如孟非、敬一丹来校讲座,他都去听。他还经常到教室蹭课,听老师讲朗诵时如何停顿、重读等,觉得有收获。

    待了几年后,他才知道当主持人的梦想太过遥远,跟现在有文化、有知识、有专业技能的新生代比,自己确实没什么优势,这倒让他“死心”了,转而专门写诗去了。

    写诗是生活方式

    更要活在当下

    每天朝九晚六在浙传一号楼东面的废品回收站工作,虽然辛苦,但宋师傅对当前的生状态比较满意,他压根儿没想到,被学生发现他的特长后,在网上一宣传,他居然走红了。

    浙传新闻与传播学院15级的林天赐同学说:“一个普通人对诗歌的钻研让我们看到,那些高雅文艺离我们其实并不遥远,只要努力、用心,我们就能做成我们想做的事、实现我们想实现的梦想。宋师傅给了我们一个认真学习、努力圆梦的动力。”

    浙传文学院教授、华文青年诗人奖评委、首届中国桂冠诗歌奖评委赵思运老师看了宋师傅的诗作就说,宋师傅的诗如其人,看到他的诗就仿佛看到了他本人一样,就能感觉到他的质朴、善良,算是本色写作。“这说明诗歌不再是晦涩难懂,不再是象牙塔式的高高在上,诗歌可以从生活出发,将诗歌重新拉回我们的生活,这是一种草根文化,非常好!”

    听到师生这样的评价时,宋师傅感到很高兴,但他却说:“能得到大家的肯定我很开心,但我非常清楚自己写作的层次,我只是把它作为一种生活方式,来了灵感时,就自然地表达出来。我会活在当下,做个好丈夫、好父亲,让家人过得好就知足了。”

    “我觉得浙传是一个学习、工作的好地方,师生很友好、很包容,我之所以有时能静下来写些稚嫩的诗句,是因为有一种和谐友好的气氛,如果我生活得压抑,是不可能有心情写诗的;我也是在读书中学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,从心出发,真诚待人,所以浙传其实是给了我第二次学习的机会,这种影响是润物无声的。”宋师傅说。